第225章 怀揣《反经》李鸿章(求票,求订) (第2/4页)
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对父子是北京城汉官圈子中小有名气的父子进士。清朝的进士可不好考,一科就一百多个额度四方方汉人呢!何止万里挑一?所以父子都中进士的情况并不多见,父子中进士的时间仅仅相差九年的例子就更少了。父子进士高中后,还能一块儿在北京当京官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而这对父子进士中的「父进士」,姓李,名文轩,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和曾国藩同科,排名也挺接近,都是三甲「同进士」,只差了十几名。不过人家曾国藩是「八年到侍郎」,而他李文轩到今天还是个刑部主事,升迁无望....
而李文轩的儿子可就厉害,也姓李,名鸿章!后世人称「李中堂」!不仅中进士时年仅24岁,而且考得比他父亲好多了,二甲十三名,朝考后就是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李鸿章是有可能按部就班,一步步爬到部阁封疆的位子上,数十年后,很有希望被人尊称为「李中堂」。
不过这种按部就班,努力当奴才的「中堂之路」,在如今的李鸿章看来,实在有点太保守了!
他要见到的那位护送他恩师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来北京当旗人的师弟黄世杰,不过秀才功名,现在已经是候补知县,根据可靠消息,去园子里面君之前就会提拔到候补知州…………那可是从五品啊!想到这位师弟,李鸿章就忍不住又摸了摸自己怀中揣著的一本奇书——《反经》!
当今天下,已是乱世,欲飞黄腾达,就必须「反一点」啊!
「父亲大人, 」李鸿章低声对自己身边的老爹李文轩道,昨天我听翰林院的同僚们说,上海那边又出了个罗雪岩,原来也是湘军那边的,带了八百精兵去上海购买洋枪洋炮,被苏松太道吴健彰花大价钱请去帮忙办团练,八百人的练军一下就扩充到了几千人,还搭上了洋人的线,买到了好多洋枪洋炮...实力一下子就起来了!
听说昨儿皇上得到江苏巡抚、苏松太道递上的折子后,还当著军机处的几位大人夸罗雪岩人才难得来著...那人可是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听说还是南洋回来的莠民之后,搁以往都没科举的资格!看现在这架势,至少一个知府,说不定还能当道台,正四品!